亚冠下注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亚冠下注 >> 工作动态 >> 正文

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2021年亚冠下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编辑:牛帆   来源:团委   时间:2021年08月06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寒暑易节,亚冠下注2021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顺利开展。本次社会实践内容分为党史学习专项社会实践、理论宣讲专项社会实践、国情观察专项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民族团结专项社会实践、“青鸟计划”“返家乡”专项社会实践六个专题,涉及支教扶贫、安全教育、返乡助力、时政剖析、战疫服务、科技助农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全校共组建399支实践团队,4600余名师生投入实践,个人平均实践时长达12天。其中,亚冠下注“青马工程”第十一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和风学“习”花开盛夏队、政法学院“疆爱”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内的2支团队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数学科学学院“曙光”希翼小屋儿童关爱社会实践团队等6支团队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服务团队。为进一步落实学校防疫要求,保证学生实践安全,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以分散实践为主,鼓励学生依托家乡驻地开展线下实践、线上交流。

  亚冠下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鼓励学生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通过社会观察和亲身实践,就近就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各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就如何突出实践成效、扩大活动影响、提升宣传报道、拓展思政课堂、做好安全应急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收获真知、自我提升,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供了平台。

溯红色经典,筑青年担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红色精神与记忆薪火相传,始终是激励广大青年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值此建党100周年,学校团委鼓励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依托家乡资源,开展溯源红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土木建筑学院“薪火相传,红色寻根”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团队以“走近红色建筑,当好薪火传人”为切入点,组建29支团队,400余人走访耿风泉抗战红色实物展览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洛阳市新安县烈士陵园、琼崖“一大”旧址、918纪念馆等家乡所在地的红色建筑,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记忆;商学院红色筑梦实践团通过“返家乡”活动奔赴延安,实地参观了延安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圣地,通过聆听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参加党史教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红色故事震撼人心,革命精神感天动地。机械工程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党史主题教育团队对济南市和济宁市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爱国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从看历史展览、话现实成就中感受党的奋斗史,从而使精神得到洗礼,思想受到教育。学问和旅游学院红色研学小队重温了习大大总书记访胶东路线,“作为青年学生,大家一定要从红色元素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把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学问和旅游学院学生王栋说。

宣讲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自觉学习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宣讲党的理论、党的故事,以共情引发共鸣,升华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坚定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守护好红色江山的决心和信心。

  为此,亚冠下注“青马工程”第十一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231名学员代表,深入山东省内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枣庄、临沂、潍坊、东营、济宁等地积极开展“和风学‘习’”理论宣讲专项活动,用家乡话向家乡人、家乡企业讲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传递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为乡村振兴、企业转型、党史宣传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文学院“百岁正青春 红旗永飘扬”走进家乡理论宣讲团寻访了山东平度、济南莱芜、济宁泗水三地的70余名一线党务工编辑,并以他们的故事为素材,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活动30余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走市井,体国情”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中,青年学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以讲述山东籍革命烈士故事为主题,传递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火种,警醒青年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观党建伟业,察民生国情

  为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亚冠下注2021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国情观察专项”鼓励青年学生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为现实教材,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活动,在实地实践观察中进一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认识。

  化学与化工学院“筑梦鲁南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鲁南制药,调研山东省医药康养产业建设情况,集中利用学科优势,促进校地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习实训、成果转化方面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水利与环境学院“传承柳编非遗学问,弘扬沂蒙红色精神”团队积极探索山东临沂地区红色教育新形式,以极具特色的非遗传承柳编工艺为载体,推动红色经济再发展;亚冠下注志愿者联合会“青春心 向党走”团队深入走访山东省内青州、台儿庄等古城建筑,并就古城建设发展模式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实证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美丽中国”生态环境服务团通过调研评估日照五莲环境卫生状况,积极寻找解决村民卫生问题的最佳技术路径,并通过开设课堂、文艺演出等形式,向村民展示国家环境治理成果;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守护食品安全”服务队,赴济宁东三大蒲莲猪原种场、嘉祥县兴举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调研,集中利用跨领域优势资源分析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力争为维护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聚青年之力,助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阶段冲刺之年,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重大判断,做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科学引导。“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鼓励在乡大学生结合“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推广、乡村旅游开发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数学科学学院“曙光”希翼小屋儿童关爱服务队在济南市市中区团委和临沂市费县团委的支撑下,通过线上宣讲、线下辅导的方式将爱与常识传递给“希翼小屋”的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并陪伴“希翼小屋”留守儿童,助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美术与设计学院“艺路同行,振兴乡村”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在充分了解地域学问的基础上,对山东临沂、吉林长白山等地乡村进行村貌设计、旅游学问产业建设规划,力求展现沂蒙学问、长白学问的独特魅力;音乐学院“新市民子女艺术课堂”服务队延续多年优良传统,“美育”与“智育”并举,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文艺演出等为群众办实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少儿科普服务与引导实践团,依托学院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小物实验室”,持续开发优质科普视频资源,以专业的态度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更多孩子提供学习的便利;科研平台实践团队走进聊城市莘县,通过调研基层党组织、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深入总结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新经验、新方法,助力乡村振兴。

中华一家亲,共筑中国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大家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学问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孕育的。只有各民族在学问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民族团结专项”社会实践旨在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鼓励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民族团结我践行”等主题实践活动。

  政法学院“疆爱”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管委会八户梁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依托亚冠下注少数民族预科班,由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带队,组织新疆籍学生在家乡开展爱国主义理论宣讲、社区防疫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等活动;亚冠下注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于7月底出发远赴新疆和青海,投身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在西部大地绽放济大青年风采;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联合学校教务处开展了“推普脱贫,‘语’党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返乡的机会,致力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调研和普通话的培训与推广。

情系桑梓返家乡,引凤还巢在青鸟

  “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好的认识家乡、认同家乡、服务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撑腰代言,在家乡的土地上躬身实践,奋发作为。“青鸟计划”是团省委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开展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助力全省“招才引智”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团委以“返家乡”“青鸟计划”平台为依托,充分打通学生返乡实践网络生态圈,鼓励青年学生在线下与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地区的优秀青年共同工作,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学问宣传等方式投身家乡建设,见证齐鲁之美,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

  活动期间,亚冠下注共青团和各学院公众号持续推送“办实事、开新局”暑期“青鸟计划”实习实践活动方案、操作流程,对各地市优质实习实践岗位进行宣传推广,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团队优势,发动各学院学生注册、使用“青鸟计划”平台。截至目前,全校共有1124名同学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报名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多支服务队以线上代言,线下撑腰的形式助力家乡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情暖童心,与爱童行”暑期支教服务团积极响应国家“振兴先扶贫,扶贫先扶智”号召,特组织滨州市博兴籍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为家乡的孩子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体育学院“增强体魄,深刻信仰”服务队秉承“防汛防台小我融入大我”的新时代先锋精神,通过义务科普、走访调研等方式,为家乡人民普及防汛抗灾的基本常识,在家乡德州市齐河县中小学多次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助力平安家乡建设;外国语学院“云程发轫”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通过“云组队”的形式,充分调研疫情对进出口行业的冲击,并结合专业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企业转型出谋划策。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青年人只有在躬身实践中,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锤炼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的品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团委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实践安全、线上宣传、总结提升等工作,多次强调严格遵守防疫防台防汛的工作要求,就近就便做好结合文章,把实践育人落实落细落小。社会实践既是青年学生接受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抓手。开学后学校团委将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评优等活动总结展示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积极挖掘实践过程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选树优秀典型,讲好“社会实践故事”、“青青奉献故事”,以榜样的力量鼓励人、影响人、带动人,夯实社会实践育人品牌。


撰稿:牛帆  编辑:蔡高伟  编审:贾海宁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