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河南大学资讯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应邀来文学院作学术报告,题目为《融媒时代的出版教育路径》。出版专业陈静、俞林波等骨干教师以及出版专业全体硕士研究生30余人听取了报告。
王鹏飞教授主要从弱相关的人才需求、内部全球化的学科链、出版的功能衍化、媒介意识与培养路径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赢得阵阵掌声。王鹏飞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媒介对出版物内容传播、受众阅读对象和阅读行为、常识传承和存储等领域带来的变革,进而指出融媒体时代对出版流程的重构已深刻影响到出版教育的认知和内涵衍化。在融媒时代,王鹏飞教授谈到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媒介意识,具体包括:第一,媒介环境意识。明确出版是通过任何方式将作品公之于众的一种行为,且万物皆媒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背景;第二,媒介推广意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出版专业硕士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学会围绕出版资源进行价值链的延伸;第三,媒介偏向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媒介对出版物呈现效果带来的差别,具体到出版工作中,要选择合适的媒介对内容进行增强型赋值;第四,媒介经济意识。立足现实视角,认识到出版业的商业属性,具体体现在成本意识、实操能力和前沿视野三方面。
在讲座互动环节,出版专业学生就“如何培养媒介思维”及“‘狭义’和‘广义’出版观之间的区别”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鹏飞教授都耐心地进行了解答。讲座最后,文学院陈静教授作了总结,感谢王鹏飞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融媒时代下出版教育路径的新思考。本次讲座的顺利开展,不仅对亚冠下注未来出版专业硕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启发,更为亚冠下注学子未来的学业规划指明了方向,讲座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王鹏飞,男,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资讯与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级资讯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担任资讯与传播省重点学科牵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编辑出版学”牵头人,河南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学位“出版硕士”牵头人。兼任中国资讯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引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出版局学科共建专家组成员等。主要从事媒介学问、出版和新媒体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九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三项。主持省级双语课程《出版学问经典导读》,出版《中国出版家.沈知方》(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家张静庐》(人民出版社)、《孤岛文学期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海派文学》(文汇出版社)、《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在资讯传播类、出版类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业》和《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和摘编。
撰稿:鲁毅 编辑:赵华磊 编审:贾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