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下注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中国日报网:还贷重压拖累教学科研

    日期:2011-06-01来源:中国日报网 浏览量:

        本报记者 王原


      拿地建新校成共同内在冲动


      离青岛市区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校区。在校园内虹子湖边的鹅卵石甬道上,校长李宝笃向记者先容,今天的青岛农业大学,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达到3243亩,建成校舍面积达到108.9万平米,在校生已达到33324人。


      1998年高校开始扩招。2001年8月莱阳农学院(2007年更名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新校区开建时,莱阳校区在校生已达1.2万人,而校舍建筑面积只有18.65万平米,生均校舍面积只有15.5平米,大大低于生均30平米的国家规定标准,办学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城阳当时以3万元/亩的价格把当时的莱阳农学院吸引了过来,学院拿到了第一期土地1091亩。


      扩招后,拿地、建新校,成为各高校共同的内在冲动。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柳文敏先容,济南学问东路校区只有113亩地,扩招后人满为患,音乐系再增加学生连琴室都没地方开了。2001年,在省政府主持下,学院与一路之隔的山东省戏曲学校合并,勉强支撑。一直到长清区1200余亩的新校区建成,办学空间拥挤难题才得到缓解。“但因为要还新校区债务,原省戏曲学校的四五十亩地,如今早已易手置换给一家房地产企业了。”柳文敏说。


      建新校区钱从何来


      高校建新校区钱从哪里来?


      用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的话来说,“山东是小米加步枪办高等教育”。我国的公办高校社会赞助很少,收入来源大都要靠财政拨款(主要是按招生人头数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和教育事业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在省属高校,这两项收入平均占到高校总收入的80%以上,其中学费、住宿费收入超过40%,甚至比财政拨款要多。


      先看生均拨款。高校扩招后,省属高校的财政拨款虽然年总量递增18%,比如1999年只有9亿元,2006年达到37亿,但这个增速远不如学生年递增28%的速度。而且生均拨款逐年减少,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均近万元,逐步下降1999年的4500元,到2004年只有2300元。2007年提到平均3500元,而当年全国高校平均是5520元,其中北京1.6万元,浙江8000元。山东当年排在全国20名之后。目前山东高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约为六七千元,仍不算高。


      再看学费标准。2007年全国高校普通文理本科生平均学费标准约为每人每年5000元,我省为3500元左右,而且这一标准目前已维持10余年没变。


      而财政投入的高校基建费更少。“当时大家新校区建设每年获得的基建拨款仅为100万元,与数亿元投入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山东财政学院原校长、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表示。


      可是,新校区不能不建。扩招作为当时的一项重要政策,各省都支撑新校区建设,财政上没那么多钱,政府鼓励银行对高校宽松放贷,“银校合作”纷纷展开。


      亚冠下注党委书记范跃进先容,2001—2004年,新校区建设投入8亿多元,其中,实际利用银行贷款6.5亿元,占基建投入的81.24%;自筹资金1.443亿元,占基建投入的18.03%;财政拨款580万元,占0.73%。


      为减少银行贷款,学校开始以稍高于当时银行的利息向职工借款用于基建,或委托教职工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交给学校。职工委托贷款最高时达2.5亿元。两项共计9亿多元,多为短期贷款,每年的利息6000余万元。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山东高校在校生数量占全国的1/10,从2001年到2007年7年时间,全省高校贷款177亿,省管高校是144.7亿,其中省属高校114亿,市属高校26亿,民办高校4亿。而政府为此每年贴息7亿—8亿元。而据《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发布的数字,从1999年开始到2005年,全国大概形成了2000亿到2500亿元人民币的高校债务。


      如今我省的这一数字还有多少?在2011年山东省两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给出的数字是:全省高校总负债160亿元。对这个数字,有学者估计还要高。


      银行停贷如同“拔吊瓶”


      巨额的贷款,虽然支撑了新校区建设,但对于当时的高校来说,每年几千万元的利息,压得高校喘不过气来。


      “银行对高校从宽松放贷到后来惜贷以至停贷,高校如同挂着吊瓶输液治疗时拔了吊瓶,只能维持低水平简单运转。”分管教学的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打了个比方。


      赵彦修先容,山东师范大学包括教职工工资、学生生活补贴、奖学金在内的人员经费支出,占到总支出的64%;水电暖及校区管理维护运转费约4000万元,占总支出的10%;需要支付贷款利息约5800万元,占支出的15%;预算内用于建设和发展的经费十分有限。同时,山师是老校,离退休人员多,这方面的财政拨款又实行包干,学校每年要从正常经费中拿出约3000万元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补贴、医疗费超支。同城补贴、节日补贴上边只给政策不拨经费。


      赵彦修说,随着贷款利率逐年上调,有的高校年还息达7000万~8000万元,占学校全年总收入的30%,加之短期贷款到期,甚至连利息都很难按时支付,财务纠纷也随之增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先容,学校一度出现工资发放困难,从银行直接划转的水电费经常出现账户资金短缺退票,欠工程款、材料款及各种建设配套费经常被商家起诉,教育事业费账户也常被法院冻结,法院判决支付相应款项。同城补贴,资金无法发放,教职工医疗费不能报销,学生三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不能泡图书馆的大学岁月


      在此情形下,学校的教学、科研受到直接影响。


      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座“轻工类”专业图书馆,在校园规划之初,这座大楼有着美好的未来:计划投资1.5个亿、新馆建筑面积3.1万平米。新馆设计藏书300万册、设4000个阅览座位、2000个信息节点、150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但在投入一半资金后,因为缺乏资金,这座校园标志性建筑停工了。甚至,许多年轻人还没有来得及走进她,就毕业了。学校不得不把餐厅一楼腾出来,暂时用作图书室。


      2010年底,在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建成5年后,校园里2万平米的图书馆才刚刚落成。这意味着,有一批年轻人在他们的大学岁月里,缺失了泡图书馆的记忆。


      2011年山东省两会上,省长姜大明跟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座谈,谈及高校贷款,深为高校内涵建设、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担忧,他说:“办大学没有图书馆怎么得了,把学生招进来、把百姓的钱收上来,大家不能误人子弟!”


      而在2008年12月29日,临沂师范学院开始放寒假,引来学生议论纷纷。这个假期也长达63天(9周),远远超过国内寒假的一般时长。在长清大学城,由于供暖、食堂等所需的燃气较贵,这里的高校也纷纷采取“提前放假、延时开学”的做法,寒假时间普遍延长了1—2周。校方此后只好采取减少周末、“十一”以至暑假等其他节假日来补足教学时间。


      青岛农业大学董雅娟教授,研发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牛”之后,“布莱凯特黑牛”产业化做得风生水起。对比在国外搞科研的条件,她对目前国内高校科研条件的欠缺深有感触:“高校目前把缓解债务压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科研经费投入吃紧。一个项目国外高校给你1000万元的经费很正常,像研发兽药的日耗品,打一个电话就送来,要多少有多少,而像国内省属高校最快半个月能给你调来就不错。前期甚至出现有的高校只得暂停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导致科研项目半途而废;其次,师生学习考察机会减少,实验室、实训条件建设缺口大,让师生们失去了接触学术前沿的机会。”



    媒体链接:还贷重压拖累教学科研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