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下注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人才山东网:在科研道路上逐梦 在国际视野中育人——记“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亚冠下注副教授王琳

    日期:2019-05-14来源:人才山东网 浏览量:

    【人物概况】王琳,男,1983年生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亚冠下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研究工作。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获得者,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项目。

    “他总是鼓励大家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给予大家不同的常识和无尽的支撑。作为一名在他引导下的学生,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的引导和个性帮助我完成了一开始我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来自孟加拉国的硕士留学生马扎尔这样评价他的导师王琳。而在王琳的身上,大家也时刻能感受到他那份对科研的激情和在对学生培养中的热情。   

    专注信息技术,拓展应用前沿   

    作为长期致力于计算机和信息工程领域的专家,王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向建模及其应用。在理论层面,积极探索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方法的改良;在应用层面,其研究涉及材料和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   

    “自2012年以来,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快速发展,早年的神经网络模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近年来基础理论的革新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快速发展,渗透到了大家生活的各个方面。”王琳副教授谈到。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应用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充足的数据中蕴含了大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的规律,而难点是如何从数据当中提取规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计算机有能力在不经过任何人类专家的干预下自动化的从数据中萃取法则和公式,来帮助大家理解所处的自然与社会。

    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角度看,大数据技术将使得人类可以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进行建模,从而实现理解机理、准确预测、节省成本、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   

    目前,王琳主持“面向宏观性能演化机理的水泥水化动力学反向建模研究” 和“真实图像引导的水泥水化微结构三维演化反向智能建模与性能评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基于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的食管鳞癌个体化根治性同步放化”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中国科学》、 IEEE WCCI、IEEE SMC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据了解,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针对十强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明确要求:“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应用,构建泛在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   

    “大家的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在水泥行业。”王琳副教授说,“目前我国水泥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然而高性能水泥产品占比很低,低质量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重点发展核电水泥、高镁低收缩水泥、低碱水泥等特种水泥,推动水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延伸发展。   

    “为加快水泥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大家急需新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王琳副教授谈到,目前团队正试图为极端复杂的水泥水化过程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反向建模,从而实现水泥水化过程的准确模拟,水泥宏观性能的精确预测,为实现新型高性能水泥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帮助。   

    据王琳先容,团队目前正在和山东省内的医药、电信、政务等领域的多家单位合作,将已研发的技术进行拓展和推广。结合相关单位在所属领域的数据积累,针对其所面临的建模难题和具体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和反向建模领技术为其解决问题。力争在未来更好地为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拓展团队研究领域,为山东省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科研中有激情,在育人中有热情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自己的梦想以及为梦想而奋斗终身的毅力,我自己和我的团队仍然还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当问到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时,王琳这样说。   

    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工作中,王琳都时刻向学生们传递“国际思维”,将目标瞄向世界,以“国际水准和眼光”对学生严格要求。   

    “大家课题组有几位国际研究生,大家将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混合编队来合作探索科研课题,从而在提升了中国学生的英文水平与国际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国际学生对我国教育的认同感。”据王琳先容,亚冠下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也有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帮助组内几名硕士生建立了和国外课题组的联合培养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   

    而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在课堂讲授时以兴趣为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然后逐步鼓励探索和理解新的常识和领域。此外,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导师制的本科生采用多个小型科研课题驱动的方式,通过一系列人工智能方向的小型课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术视野,其中对个别优秀的本科生鼓励撰写学术论文。   

    本科生蔡昌伟就是在本科导师双选制下,成为王琳课题组学生。在王琳的引导下,蔡昌伟已在进化计算顶级会议上发表一篇论文,而且参与了中草药识别项目的研究,相关论文已经投稿到IEEE SMC国际会议上。   

    对于研究生,王琳则采用目标制,每位学生在其所属的领域内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科研课题。通过每天的师生见面交流、每周的组会讨论、以及每周的学术报告等环节来交流想法、把握方向。   

    “王琳老师注重培养大家独立的研究精神和自由的学术思想。强化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家在学术上展开辩论,聚焦研究、聚焦学术、探索未来。”研究生刘双荣说。(编辑:逯兴鑫

    媒体连接:在科研道路上逐梦 在国际视野中育人——记“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亚冠下注副教授王琳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